桃園美食,餐廳推薦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CCI創新周訊|連續心律監測和抗凝不能預防中風-2021年ESC大會...
2021.11.24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916/wap-content-1264700.html"

通過連續心律監測,如果檢測到心房顫動則進行抗凝,并不能預防高危人群中風。這是2021年9月8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大會的熱線會議上發布的最新LOOP研究結果,并已在《柳葉刀》上發表[1]。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全球房顫患者超過3300萬人[2]。這種疾病使中風的風險增加了五倍,但可以通過抗凝治療降低這種風險[3]。LOOP研究的啟動是因為很多心房顫動患者通常沒有癥狀,因此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該項目主要研究使用植入式心電事件記錄儀進行連續心電圖(ECG)監測以及在檢測到心房顫動時進行后續抗凝治療是否能降低高危患者中風或全身動脈栓塞的風險。“在高危患者群體中,在接受心電圖監測的患者中發現和治療房顫的頻率要高得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首席研究員JesperHastrupSvendsen教授解釋說,“我們發現中風風險降低了20%,但并未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可能表明并非所有心房顫動都值得篩查,并非所有篩查檢測到的心房顫動都值得抗凝治療”。丹麥國家登記處納入從70歲或以上的人群中至少具有以下額外中風危險因素之一的個體: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或既往中風病史。排除標準包括既往已發現的房顫病史、目前使用口服抗凝藥、口服抗凝藥禁忌癥或拒絕心臟植入式電子設備(CIED)。參與者以1:3的比例隨機接受連續心電圖監測或標準護理。監測組在局部麻醉下將植入式環路記錄器(MedtronicRevealLinq)插入左胸部皮下。該設備連續(247)記錄心臟的電活動。每天晚上,記錄儀記錄到任何心律異常(如心房顫動)的ECG都會遠程傳輸到服務器以供臨床醫生評估。如果診斷出持續時間超過6分鐘的心房顫動,建議患者開始口服抗凝劑。標準護理組每年進行一次電話隨訪。主要結果是到達中風或全身動脈栓塞的聯合終點的時間。共有6004名參與者納入研究:1501名接受心電監測,4503名接受標準護理。平均年齡為74.7歲,47.3%為女性。中位監測持續時間為39.3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64.5個月。與接受標準護理治療的參與者相比,監測組的更多患者檢測到心房顫動并開始口服抗凝劑。監測組477名參與者(31.8%)和對照組550名參與者(12.2%)被診斷出房顫(風險比[HR]3.17;95%置信區間[CI]2.81-3.59;p0.001)。監測組的445名參與者(29.7%)和對照組的591名參與者(13.1%)開始口服抗凝治療(HR2.72;95%CI2.41–3.08;p0.001)。主要結果發生在318名參與者中,包括監測組67名(4.5%)(每100人每年發生0.88次事件;95%CI0.68-1.12)和對照組251名(5.6%)(每100人每年發生1.09次事件);95%CI0.96–1.24)。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HR0.80;95%CI0.61–1.05;p=0.11)。監測組有43名參與者(2.9%)發生心血管死亡,而對照組為157名(3.5%)(HR0.83;95%CI0.59–1.16;p=0.27),168名參與者發生全因死亡(11.2%)在監測組中,而在對照組中為507名(11.3%)(HR1.00;95%CI0.84–1.19;p=1.00)。References:1.JesperHSvendsen,S?renZDiederichsen,S?renH?jberg,DerkWKrieger,etal.Implantablelooprecorderdetectionofatrialfibrillationtopreventstroke(TheLOOPStudy):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TheLancet.Published:August29,2021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1698-6.2.RahmanF,KwanGF,BenjaminEJ,etal.Globalepidemiologyofatrialfibrillation.NatRevCardiol.2014;11:639–654.3.HindricksG,PotparaT,DagresN,etal.2020ESC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borationwiththeEuropeanAssociationofCardio-ThoracicSurgery(EACTS).EurHeartJ.2021;42:373–498.譯者評論植入式心電事件記錄儀(ISR)用于臨床已有20多年的歷史。2018年《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明確推薦心電事件記錄儀作為房顫的監測和診斷工具,尤其指出對于腦卒中患者房顫檢出的有效性。其適應癥包括:在隱源性腦卒中患者中植入心電事件記錄儀,房顫的檢出率更高;對于腦卒中患者行長程無創心電監測或植入心電事件記錄儀以發現無癥狀性房顫作為Ⅱa類推薦;年齡75歲或有高腦卒中風險的患者也可行長程心電監測以明確房顫的檢出為Ⅱb類推薦;運用植入心電事件記錄儀可對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患者行長程心電監測以評估房顫是否復發。2017年發布的LOOP研究結果也是第一個研究ILR在卒中患者房顫篩查中的衛生經濟學以及患者獲益的研究。該研究通過多種途徑探索卒中患者的房顫發病率,并為后續治療進行指導。研究的隨訪期為四年,一級終點為卒中或系統血栓,二級終點為房顫診斷時間以及死亡。研究結果表明,ICM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診斷方法,預防患者中風復發的重要工具,因為他們可以從口服抗凝劑中受益。即使在2020年發布的CRYSTAL-AF研究結果也表明,ICM與標準護理相比具有成本效益,并且與延遲ICM相比可以節省成本。ICM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隱匿性房顫診斷工具。2021年9月8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大會發表的LOOP研究結果則提示,在有中風危險因素的個體中,ILR篩查導致房顫檢測和啟動抗凝治療增加三倍,但沒有顯著降低中風或全身動脈栓塞的風險。這個研究結果可能意味著并非所有心房顫動都值得篩查,也并非所有篩查檢測到的心房顫動都值得抗凝治療。是否在僅存在中風風險的人群進行持續心電監測進行房顫篩查及后續的抗凝治療需要更多臨床證據驗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近年來心電持續監測器械從微創轉變為無創變為可能。目前市場上心電監測腕表、穿戴式心電監測儀的使用增加了持續心電監測的可行性及普及型,未來將有更多臨床數據驗證LOOP研究的結果,為臨床診斷及治療隱匿性房顫提供更多可行性證據。譯者簡介涂清鮮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涂清鮮,碩士研究生,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中國胸痛中心暗訪專家,中國心血管創新學院四期學員,2005年畢業后一直從事內科臨床工作,長期專注于心血管疾病臨床及科研工作,2014年及2019年先后于重慶西南醫院及四川華西醫院參加中國心血管介入培訓基地心律失常(電生理及器械植入)及冠心病介入培訓。主持省市級科研課題3項,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第一作者發表北大核心及省級核心科研論文近10篇,擁有心血管領域實用新型專利3項。本期策劃:沈靂責任編輯:陳寶麟本文翻譯評論:涂清鮮后期制作:汪蕊

關鍵字標籤:How to place the EKG Electrode Strip

茶葉批發,桃園美食,巧克力,牛排餐廳,
牛排吃到飽,巧克力,桃園餐廳,
台北海鮮,團購美食,海鮮宅配
桃園美食餐廳介紹
各種新鮮的食材提供您選擇
好吃餐廳推薦讓您吃了就愛不釋手